大蜣螂的功效作用
药物名称:大蜣螂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为金龟子科动物大蜣螂Scarabaeus sacer L的干燥成虫。
大蜣螂,体长21~38毫米,体宽阔,黑色无光泽。触角暗赤褐色,球杆部赤色,雌虫后足胫节内侧例生青色密毛,前额两复眼间有
二个小突起,两复眼间的前额粗布黑刻点。前足胫节内侧向基部呈锯状齿,雄虫有一个齿;雌虫有二个齿。雌虫后足胫节内侧密有锈色毛。尾节常常散布纤细的刻点。头的前端有五个齿,排成半圆形。成虫可活633天。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。夏季捕捉,洗净,用沸水烫死,晒干或烘干备用。
性味归经。
咸,寒;入心、大肠二经。
功效作用
1.镇惊安神,治惊痫、癫狂、小儿惊风,有镇惊安神之效。
2.泻下通腑,用于大便秘结,腹胀腹痛;或下痢赤由,里急后重。泻下通腑,通因通用,故主治之。
3.解毒疗疮,疮疡痈疖,红肿疼痛,溃后久不封口,再本品有解毒疗疮之功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—3克。外用:适量。
各家学说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“有安神镇静、破瘀通经,攻毒运便,解毒疗疮等功能。主治惊痫癫狂,小儿惊风,大便秘结,痢疾等;外用治痔疮,疔疮肿毒。”
现代研究
有毒物质:1.注射于小白鼠后,产生呼吸困难,不安状,因痉挛发作致死,但对蛙同剂量无效。
2. 静脉注射于家兔后,血压一时下降,随即上升。呼吸振幅加大。频率加快,对蛙扩张血管,抑制心脏。
3.对家兔胃肠道及子宫有抑制作用。
4.实验于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,有麻痹作用。
化学成分:含L-羧他酶(noy-corboxylase)含有毒
物质6%,溶于水,乙醇、氯仿,而不溶于乙醚,加热至100℃,经30分钟,亦不破坏。
上一篇:大鵀肉的功效
下一篇:大蜻蜓的功效
相关链接: